《中國建設報》刊登南通四建董事長耿裕華文章《奮楫逐浪向未來》
發布時間:
2024-01-29
文章從聚力項目管理能力提升、聚力現代科技手段賦能、聚力新基建新賽道布局三個方面闡述了新形勢下民營建筑企業發展方向的探索和思考。
1月29日,國家住建部主管的權威媒體《中國建設報》在第4版以半版篇幅刊登了南通四建集團董事長耿裕華的文章,題目是《奮楫逐浪向未來》。文章從聚力項目管理能力提升、聚力現代科技手段賦能、聚力新基建新賽道布局三個方面闡述了新形勢下民營建筑企業發展方向的探索和思考。
文章指出,建筑業是實體經濟發展的“壓艙石”,民營建筑企業是城鄉建設的生力軍。近年來,受多種因素疊加影響,面廣量大的民營建筑企業遇到不少困難和挑戰,發展進入低谷。經過多年高歌猛進式地發展,民營建筑企業或多或少累積了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需要一一破解。在長期生產經營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和做法,也需要總結、提煉和升華。行業發展的低谷期,其實也是企業練好內功、夯實基礎、蓄勢待發的機遇期。要充分利用好這一時期,加快補短板、強弱項,持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
奮楫逐浪向未來
——新形勢下民營建筑企業發展方向探索
建筑業是實體經濟發展的“壓艙石”,民營建筑企業是城鄉建設的生力軍。近年來,受多種因素疊加影響,面廣量大的民營建筑企業遇到不少困難和挑戰,發展進入低谷。
丘吉爾有句名言:“永遠不要浪費一場危機。”經過多年高歌猛進式地發展,民營建筑企業或多或少累積了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需要一一破解。在長期生產經營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和做法,也需要總結、提煉和升華。行業發展的低谷期,其實也是企業練好內功、夯實基礎、蓄勢待發的機遇期。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這一時期,加快補短板、強弱項,持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聚力項目管理能力提升
工程項目是建筑企業的基本盈利單元。企業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體現項目管理上。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南通四建集團在建工程項目數量成千上萬,分布區域遍布全國乃至海外。一些高大難特項目僅靠某個分公司或區域總部的資源難以滿足需求。為了對所有在建項目“心中有數”,集團自主研發了項目管理信息一體化平臺,采用數字化技術、智能化手段提高項目管理效率,對所有在建工程進行可視化實時管理。各項目的施工進度、人員配備、工程款收取、人工費材料費支出、安全文明生產情況等一目了然。除項目管理平臺外,還建設了人、財、料、機管理平臺。各平臺數據的互聯互通,極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精準度。
2023年,根據業務發展需要,集團啟動了以“管理下沉、決策上提”為主要內容的管理流程再造。集團本部在原有工程管理中心的基礎上,成立了跨部門的工程管理綜合辦公室,通過前置策劃指導、規范流程運作,讓企業核心管理資源為前方項目管理賦能增效,同時做好風險防控。
如在重點工程南通金融中心項目開工前,集團多次召集專家智庫成員論證該項目施工方案,從流水段劃分、工序穿插、新技術應用等方面提出完善意見。與設計院會商設計優化方案,將原計劃采用的地下室施工的水平支撐角撐調整為鋼拋撐,既保證了質量,又縮短了工期,還降低了成本,僅此一項便節省材料及人工費用近200萬元。
聚力現代科技手段賦能
建筑是集時代之大成者。民營建筑企業要主動擁抱現代科技,高效整合利用廣聯達、華為等數字軟硬件平臺資源,運用信息化、數字化工具來實現內部管理標準化、規范化。與高等院校、科研單位開展產學研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落地。
南通四建申報的科技項目《基于BIM的結構時變特征監控關鍵技術研究》,通過北斗與BIM技術的結合,探索建筑施工數字化管理、自動化控制新方向。項目現場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整合大地測繪系統,利用先進測控設備、物聯網技術以及無線傳輸手段,確保結構精度可控,構建勞務、設備實時動態跟蹤、分析系統,實現智慧化施工、數字化建造。一是將傳統施工經驗與BIM結合,完成每道工序、工藝的數字化模擬,數字化相應的質量、安全控制目標。另一方面,以北斗mm級定位技術為基礎,結合其他數字化采集技術,探索每道工序、工藝質量、安全的數字化采集手段,構建基于北斗和BIM技術的北斗數字孿生系統。
相關研究孵化出多個應用場景。一是基于建筑施工數字化理論,開發了面向一線建筑工人安全生產和操作技能培訓的三維動畫短視頻和VR體驗、考核課程。以此為基礎打造的軒爾職工在線教育平臺正在向全國推廣。另一成果是基于北斗數孿的工程質量、安全自檢與巡檢系統,解決施工事中工程質量、安全、進度難以有序數字化的不足,從時空兩個尺度對工序進行質量、安全分析。這一技術目前正在南通四建多個項目上試用。
在智能施工方面,南通四建大力推廣應用激光找平機、無人機、智能放線機器人等新技術新裝備。大型廠房和大面積地下室地面施工時,激光找平機能極大地節約人工成本,提高地面平整度。通過無人機航拍技術對建筑工地進行實時監控拍攝,用于測量、勘測、進度管控、安全檢查,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智能放線機器人和北斗定位技術相融合,解決了異形建筑的放線難題。
聚力新基建新賽道布局
南通乃至江蘇的建筑企業以房屋建筑施工為主,在其他土木工程領域涉獵不廣,占比不高。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深度推進,當前房地產行業面臨著供給結構性過剩和階段性需求不足的狀況,房屋建筑施工市場的總量和規模相應有所調整。而另一方面,國家加大了交通、水利、港口航道等高附加值基礎設施建設以及5G基站、高速鐵路、大數據中心等“新基建”的投資力度。
面對新的市場形勢,民營建筑企業要順勢而為,在深耕建筑主業,繼續做精做優房屋建筑業務的同時,積極投身新基建新能源等產業藍海,布局新的賽道,搶抓新的機遇。
民營建筑企業向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新基建”轉型,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專業資質的“攔路虎”。資質等級不夠,便無法承接相關業務。無法承接相關業務,就沒有相關的工程業績積累,資質升級就無從談起。“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怪圈讓很多民營建筑企業束手無策。
令人欣慰的是,江蘇部分設區市政府已在這方面采取措施,為建筑企業業務轉型和資質升級創造條件。南通市政府要求在軌道交通項目、大型市政基礎設施項目等年度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計劃中明確不低于投資額50%的項目和標段,支持信用良好的本地骨干建筑業企業與市外符合條件的企業組成聯合體參與投標。
近年來,南通四建集團在拓展非房屋建筑施工業務方面已初見成效。以聯合體形式承建的南通市區江海大道高架東延工程完美收官,并榮獲“國家優質工程”。在新疆承建的通用機場場道、民航機場站坪EPC項目均順利竣工。在上海和江蘇等地承建的多個大型污水處理項目、中大型市政道路新建工程、老小區改造工程等正在按進度要求有序推進。承接的通州區揚子江大橋項目即將動工興建。
此外,南通四建還參與了阿里、華為、國家電網等單位的多個數據中心工程的建設任務,并承擔了鐵路12306機房的運營維護工作。基礎設施和“新基建”業務已成為南通四建集團新的經濟增長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面對發展道路上的困難挑戰,躺平不可取、躺贏不可能,民營建筑企業唯有堅定信心,迎難而上,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以奮楫不輟之姿,逐浪美好未來。
相關新聞